|
||
当然,并非只有女性天生具备穿越城市的兴趣和能力,作为互联网作用于城市的终端,其催生的物流产业直接让快递员成为丈量一座城市深度、测评一座城市品质的特殊方式。 相隔了差不多两年,我又在这座城市遇见了谈飞。 那天,我在一栋大厦的大堂等一位朋友,谈飞送完货,走向大厦门口停靠的摩托车,他启动摩托车准备离开时,抬头看见了我。我们微笑示意,我问他怎么重操旧业了?他问我是否还在之前的大厦上班? 谈飞曾经是京东商城的一位快递员(现在仍然是),每一次送货前,他都会打一个电话给我,问我确定的位置,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后,然后带着一贯的微笑和我说再见。 仔细想了想,我习惯在京东商城购物,很多的原因是这位配送者。谈飞给予我的不仅仅是方便于我的电话联络,而是我对这座城市的信任。我甚至不必担心商品延迟、丢失,只要确认配送者是谈飞,就不再着急了。 最后一次与谈飞通电话是在两年前,我想确定送货的时间,而在线信息显示配送者是其他人,我按照之前存储的号码拨通了谈飞的电话,他说暂时不做这份工作了。 直到两年后,我们又在这座城市遇见,他再次回到了京东商城,继续配送、穿越青岛。 |
||
快递员在城市的小范围内单兵作战,甚至把范围缩小到一栋大厦不同楼层之间的转换,与公共交通的司机不太一样,快递员对城市线路的体验更纵深,相对而言,城市公共交通的线路是最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也就是说,只有涵盖整个城市,其优化配置的理想才能实现。如果说公共交通是城市线路的平面表达,那么,快递员就是对城市线路平面和立体结合的实践。 虽然以快递员的工作方式解释城市的线路并不充分,但是,他们促成的商业流动潜藏着更多的人对城市线路有要求。有一天,我在一栋写字楼内就注意到一位快递员刻意避开了已经到达且并不拥挤的电梯选择楼梯步行,这是比在《一种只属于城市的产品》中所言的"时间的精准化"更严重的城市病态。原因或许是,在中国现在的生存方式里面,"时间的精准化"有利于他人,而"路线的精准化"更有利于自己。 路线的精准化不仅是为了节省成本,更是自我安全意识的体现。城市越来越大,不论平面的城市的立体的城市,在其中生活、工作的人们太容易迷路了,城市的流动性决定了人们的生活圈一旦从城市的这一区域转移到另一区域,他们会非常迅速地遗忘过去熟悉的城市路线。 |
||
确定属于自己的城市路线变得越来越迫切。 城市的线路不仅包括住宅区和商业区的规划,还包括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和平共处,也包括已经发生但还不足够的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通联,这是建筑和汽车一直没有放弃的对城市线路的改造,然而,现在对城市线路不遗余力地改造的是互联网。 一直以来,建筑对城市的改造不仅没有改变城市的基本状态,相反,它恰恰暗合了城市所需要的空间调整。因为人们太强调建筑对城市的作用,所以,不论如何,建筑的静态决定了它不会太主动地为城市空间以外的事情提供更多意见,只能是在个体的空间范围以内完成表达,对城市线路而言,这毕竟是有限且局限的。 而快递员(互联网)让城市、让建筑流动起来,他们用短途移动的方式推动并实现了城市和城市商业的长途移动、无国界的跨时区跨国的交换。不过,问题也出现了,快递员以及快递员对线路的选择让城市里的标准位置坐标与互联网连接,线路和线路上的每一个固定地址也变成了一种节点式的数据,即使身处其中的人出于隐私的?;げ幌肱浜?,也已经身不由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