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休斯敦3月20日电 特稿:与中国发展同行——访三代留美华人专家
新华社记者高路 刘立伟
新中国走过70年风雨历程,众多海外学子以不同方式积极参与中国建设,在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又有一大批留学生循着前辈的足迹,走出国门,在中国与世界之间架设起一座座桥梁。他们把个人的拼搏与中国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
年逾八旬的美国休斯敦大学物理系教授、休斯敦大学得克萨斯超导电性研究中心教授蒙如玲,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留美学者之一。
作为中美人文交流的受益者,蒙如玲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我很感谢中国对我的培养。我是50年代的大学生,国内学得很扎实。来美国之后,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回忆起初到美国的经历,她仍会唏嘘不已?!靶菟苟丶杆笱б还灿?个中国访问学者。中国当时经济条件不好,但大家在学习上都非常用功,成绩不差,这让美国人感到很惊奇。”
虽然身在美国,但蒙如玲始终关注中国的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因经济建设需要,中国从美国进口设备?!坝惺焙颍拦倘艘源纬浜?,甚至拿二手设备冒充新设备卖给中国公司。我们当时组织专家,帮助鉴定设备,避免中方蒙受损失?!?/p>
蒙如玲说,在她异国求学的过程中,很多华人在生活上对她解囊相助,让她铭记在心。1992年,在一群中国留美学生鼓励下,蒙如玲创办了中国旅美专家协会并出任第一任会长。谈到创会初衷,蒙如玲说:“在最困难的时候,我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我愿意尽我所能,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如今,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蒙如玲也早已卸任会长一职,但她仍积极为专家协会出谋划策,希望专家协会创造机会让大家利用学识和智慧回馈社会,为中美科技交流贡献力量。
蒙如玲认为,科学家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不惧失败、勇于进取、抓住机遇,才能获得成功,因为“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中国旅美专家协会第五任会长姚超良,正如蒙如玲所说,就是一位“有准备的人”。
姚超良国内大学毕业后,于上世纪80年代初赴美留学,在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后,又进修工商管理。从国际能源企业壳牌公司部门经理,到国内化工企业美国公司总裁的角色转变,姚超良的事业与中国的发展紧密交织在一起。
姚超良说,海外华人地位的提升与中国实力的增强紧密相连?!爸泄诘木梅⒄?,对海外华人而言是个机遇。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过去几十年能够保持如此高的经济增速。”
SURGE能源美国控股公司副董事长关林华在21世纪初迈出国门?;匾淦鸬蹦昵笱У募栊?,关林华感慨地说,那时他的留学生活全靠奖学金支撑,“而现在的中国留学生起点更高、雄心更大”。
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历经40余载,中国海外投资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推进,中国留学生群体也从最初的技术人才向管理精英拓展。关林华说,留学生活和在欧美国际企业的工作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如今能有机会为中国发展尽一份力是件幸事。
“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是以前华人没有做过的。我刚刚加盟的这家中国民营企业在美国投资规模高达数十亿美元。我们希望把这个项目做得更大,给中国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彼怠?/p>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