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冠疫情暴发到如今防控常态化,人们“宅”在家的时间比以往大大延长,待在家里干什么?光明日报等机构近日发布的《阅读大数据报告(第三季)》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京东图书成交额比去年同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微信读书2月份平均阅读时长为99.61分钟,相比2019年同期提升16%。记者采访发现,这场疫情让更多人发现了读书的乐趣,感受到阅读的力量。
医学类科普书, 2月销量是以往的10倍
疫情暴发后,一本8年前的小说《花冠病毒》突然火了,读者分别从不同渠道找到这本书重温、阅读,家住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街道的高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说,“书中有关封城、市民抢购等情节的描写,与现实有惊人的相似。疫情初期,我还重读了《鼠疫》,希望从这些书中汲取力量和经验教训,增强战胜病毒的勇气?!?/p>
今年以来,与疫情有关的非虚构和虚构类书籍,引起了读者的热切关注。为何“疫情文学”阅读成为这个时期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在焦虑的状态下,看书是非常好的调剂之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平时比较爱阅读,疫情期间,他看完了《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霍乱时期的爱情》《鼠疫》等图书。
张文宏的阅读经验与许多读者不谋而合,多家平台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瘟疫主题经典图书的阅读率大幅度提升。2月和3月,京东有关医学健康的专业类书籍成交额环比分别增长20%和48%,其中既有文学类也有科普类。文学类图书如《血疫:埃博拉的故事》《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等瘟疫主题的经典读物,2月环比激增190%。而以往关注度较低的医学类科普图书,如《见识丛书·瘟疫与人》一书,2月的销量是其上市以来平均销量的10倍。
“人类对病毒的认知既是一个科学议题,也是一个人文命题。阅读这类作品,不仅是在了解病毒,也是在了解自身,通过阅读凝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也将对防控疫病起到重要作用?!薄对亩链笫荼ǜ妫ǖ谌荆废钅扛涸鹑恕⒐饷魅毡ㄎ幕笛芯恐行母敝魅握庞窳崴?。
疫情考验身体,更考验心灵,而阅读帮助人们加筑一道抗疫精神防线。4月27日,记者采访了几位曾奔赴湖北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他们曾直面病毒与困境,都认为读书给了他们力量与抚慰,激励他们顽强地战斗。
“《要塞》和《霍乱时期的爱情》我读了很多遍,仍回味无穷?!鄙蕉谝灰娇拼笱У谝桓绞粢皆褐刂⒁窖Э贫聘被な砍さ舜嫠呒钦?,读书带给她的震撼和启发,会被埋藏在记忆深处。当直面疫情时,这些力量迸发出来,让自己勇敢地迎战。
山大二院感染肝病科主治医师薛艳从一线返回家中后,又重读了毕淑敏的《破冰北极点》。那句“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余归途”,是她在战场上脑海里反复出现的话语??醋啪⌒木戎蔚募该先丝蹈闯鲈?,战“疫”经历让她对亲情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军人出身的山大二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赵宏兵,是宋词爱好者,既喜欢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保窒勰剿臻摹盎嵬斓窆缏?,西北望,射天狼”,在刚到湖北的日子里,他写下“杏林历寒暑,老骥当自强。春秋能几度?弯弓射天狼”鼓励自己和战友,“只要齐心协力,坚定信念,就没有打不赢的战争?!?/p>
专家认为,书籍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为人们搭建起心灵的庇护所,为抗击疫情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亲子阅读加强了沟通,深度阅读促名著畅销
4月26日中午,济南市民张梅一收到了网购书《手绘中国地理地图》,这是今年以来她的第34套“囤”书?!懊幌氲郊倨谡饷闯ぃ急傅氖槎加蒙狭?。”疫情期间,每天2个小时的亲子共读,使张梅一的两个孩子爱上了阅读。
“哥哥6岁,喜欢美猴王,爱看经典名著;妹妹2岁半,喜欢好吃的,爱看各种地理书上的美食?!闭琶芬凰?,“大量的课外阅读,能让孩子真正地产生兴趣和学习动力,越来越专注。有一次哥哥在户外看到一只蜘蛛,他就主动和我讲,蜘蛛不是昆虫,这是他在《神奇校车》里学到的?!?/p>
受疫情影响,全国延期开学。对家长而言,与孩子共处的时间前所未有地增加,居家学习与亲子关系的问题凸显。循序渐进的共读成为众多家庭首选的的亲子沟通方式。
根据京东图书数据,教辅、书法、童书及育儿类书籍在疫情期间,成为占比提升最为明显的品类。其中,中小学教辅和书法在2月分别同比增长101.53%和79.52%,居各类图书销量增长率榜首。从童书类第一季度畅销榜来看,涂色绘本、儿童地理百科、儿童生理启蒙等类型图书销量位居前列;生活类畅销榜中,前几名也被《正面管教》《读懂孩子的心》《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等亲子类教育图书占据。
除了亲子类书籍热销,记者还发现深度阅读增多的现象。有网友写道:“‘宅’家读书,由被迫到主动,攻下了一直看不下去的《红楼梦》,开始有些枯涩难懂,但细细地品,越读越有味,感受到了更丰富、更深刻、更奇妙的美。”
张玉玲表示,“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下,人们的阅读日趋快餐化、碎片化。阅读具有一定思想理论深度的长篇作品,对繁忙的现代人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奢侈。疫情期间,人们有了大量闲暇时间,不少人开始重拾平时‘啃’不下去的‘大部头’?!?/p>
从纸质书销售表现来看,今年1-3月,金融投资、历史、传记等品类同比得到较快增长,同时,各品类中的畅销书多为长篇作品,如《资治通鉴》《红楼梦》《四书五经全套》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线阅读的读者在疫情期间也同样喜欢长篇名著。在微信阅读APP上,《红楼梦》《古文观止》《中国哲学史》等经典作品,在疫情期间也颇受青睐。
此外,疫情期间,全国各大院线纷纷暂停营业,基于数字电视和网络传播的剧集则人气不减,“影文联动”愈发紧密。由文学作品成功改编而来的影视剧,凭借强大的传播效应,又反过来带动文学作品再次走红。
数据显示,《三生三世枕上书》剧集今年开播前一周左右,阅文平台上原著小说的收入趋势开始上升,原著阅读热度在2月中旬达到峰值;根据网络小说《孤城闭》改编而来的剧集《清平乐》,4月7日开播以来,小说数据也快速上涨。家住烟台的大三学生李译文,假期看到央视重播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又把原著小说读了一遍。除此之外,《锦衣之上》的同名小说还在海外亚马逊网站上热销,一度占据销售榜的第二名,受到海外读者的追捧。
疫情之后,增长后的阅读会常态化吗?
“在家无聊?不如来参加读书活动!”山东大学档案学研究生杨璇,虽然人在青岛市黄岛区,但参加了学生会线上组织的21天读书“打卡”活动,兴致十足。她告诉记者,疫情期间,除了阅读自己购买的《档案社会化服务研究》等8本专业书,还可以在阅读类APP书单里找感兴趣的书付费阅读。
疫情来袭,给原本紧张的工作按下了“暂停键”,许多人有了更多时间回归生活。体现在阅读上,在“充电宝式”的实用阅读之外,兴趣阅读渐成主流。
京东数据显示,今年2-3月,家居、烹饪、健身保健、娱乐休闲等品类的占比增长明显。随着春暖花开,人们还“开发”出了养花种菜技能,3月农林类书籍销量同比上涨,《DK园艺百科》《蔬菜种植栽培百科》等成为畅销书。
另外,各年龄层的读者都对以小说为主的文学类书籍有明显的阅读兴趣,整体上来看,“70后”偏爱名家经典,“80后”和“90后”偏爱浪漫言情,“00后”则更青睐现代都市、科幻玄幻类内容。阅文集团旗下各在线阅读平台付费转化均高于去年同期。
知识是有“价”的,而需求是最好的催化剂。从“危”中探“机”,与汽车、房产等动辄十几万、上百万的消费相比,图书确属“蝇头小利”。但作为快速消费品,其更新迭代速度快,如果一个人每周读一两本书,那么一年时间里对于图书的需求量就有近百本,而读书是贯穿一生的行为,“细水长流”所带来的利润空间无疑是巨大的。
疫情期间,人们阅读方式的“线上化”,对图书内容生产产生了一定影响。许多用户不仅看书,还要听书、写书,进一步完善业态。由于居家时间较长,许多人开启了线上创作,网络文学平台上的新作者数量明显上涨。据统计,阅文集团一季度新增作者33万,环比增长129%;新增作品数量超52万部,同比增长约1.5倍。广东、江苏、山东、河南、四川读者最爱网络文学创作,而湖北省新增作者近万人,也首次跻身作者排行榜前六名。
“针对用户在线创作热情高,现实题材广受追捧的现象,平台会持续投入资源,引导作者创作更多能够与普通人生活和情感,产生共振共鸣的正能量作品。”阅文集团高级副总裁张蓉告诉记者。“00后”霍俊杉在家门口青岛市兴华路街道担任志愿者,在网上创作,记录抗“疫”故事的点点滴滴。网络作家真熊初墨是一位三甲医院医生,根据工作经验创作的《手术直播间》,以写实硬核的医学技术、具有张力的情节,春节期间QQ阅读平台上的订阅用户剧增40%。
在听书方面,只要有一部手机便可随时享受有声阅读,“听书”正在成为潮流。目前,微信读书、QQ阅读、当当云阅读等App,都上线了听书功能。一些平台还推出听书包月套餐,每月数十元到数百元的套餐可供读者多元选择,作为对纸质书的一大补充。
在疫情的特殊情况下,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那么疫情之后,增长后的阅读会成为常态化吗?(记者 张依盟)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