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全副武装,在微观世界里与病毒“交手”,搜寻、侦察、确认、擒获病原……在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检验科分子生物实验室,有一支14名医师组成的“特战队” 。截至3月6日,他们与病毒较量了43天,完成1.5万余份病毒核酸样本检测,为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实验室就是“主战场”
3月5日晚上8点,实验室内4人一组忙不停歇,样本分拣、灭活、提取等一系列工作紧张有序,核酸提取仪、核酸扩增仪等各类设备高速运转。
31岁的主管技师吴唐维博士照例加班。“2个小时前来了500多个标本,正忙的时候,不忍心先回去。我是检测组的组长,多承担一些应该的?!?/p>
吴唐维所在的检测组全称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是该院组建的一支检验“特战队”。1月25日,紧急改造后,实验室正式运行,吴唐维临危受命担任检测组组长。
武汉市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卢忠心介绍,实验室是“主战场”,承担来自发热门诊、住院患者和隔离点的标本检测,高峰时期一天要检测900多份核酸样本?!霸缫环种臃⒈ǜ?,就早一分钟诊断,早一分钟治疗,这关系到生命安全?!?/p>
12名党员当先锋
检验组的组员最初由科室6名干将组成,一天两班倒,24小时连轴转。随着检测量剧增,小组陆续增员至14人,清一色的80后、90后,年龄最大的40岁,最小的28岁,其中党员就有12名。
令卢忠心感动的是,科室的检测团队虽然年轻,却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每位队员,特别是党员冲锋在前,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与病毒正面“交锋”。连续坚守了一个多月,从没有人叫苦叫累,也没有人打退堂鼓。
作为检测组组长,也是党员,吴唐维经常一连工作十几个小时,并随时待命:“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尽自己一份力,这是医者的本分,也是荣耀。” 每次和远在江苏海安市的家人视频时,吴唐维都反复安抚,让家人放宽心。3岁的女儿年前就送回老家由父母照看,已有2个多月没有见面了。
38岁的党员张驰是组里公认的“劳?!?,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进到实验室里,能待上七八个小时不上厕所。张弛说,其实刚开始很不适应,呆一会就觉得憋闷、头晕,时间久了,大家相互鼓励,也能得心应手了。
36岁的党员熊阿莉是组里的多面手,工作之余,还兼职当起了理发师,利用休息时间帮忙义务理发。
当天标本当天完成
穿着防护衣、隔离衣、戴上口罩、护目镜、面罩、三层手套、套上脚套等,这是进入实验室之前的“标准动作”?!按┖靡话阈枰胄∈弊笥?,独立完成比较难,大家会互相帮助。被层层包裹后,动作都会慢下来,连侧个身弯个腰都不方便,”吴唐维介绍。为了加快检测速度,大家通常七八个小时不会吃饭、喝水。
病毒样本送到实验室后,需要经过6个步骤完成检测?!跋纫谏锇踩窭锓旨鸩±?,对装有标本的密封袋喷洒消毒,随后再灭活、编号……到出报告,整个过程要持续6个小时”,吴唐维介绍。
虽然接触的不是感染的患者,但直接接触有传染性的标本,每一环节都有可能产生气溶胶。吴唐维说,刚开始也害怕,但相信科学规范的操作、专业的防护能够尽量避免风险。
“当天的标本,不管晚上到多晚,我们都全部完成,不让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以免影响检测结果。对病人的每一份标本负责,慎重审核每一份报告,这是职责”,该团队多位队员表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瑾毅 通讯员 马遥遥 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