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6月14日电 题:探访瑞金“长征第一桥” ——一个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见证
新华社记者李松 梅常伟 刘斐
在江西省瑞金市武阳镇武阳村,曾有一座用门板、床板以及血肉之躯铸就的渡桥横跨绵江,叫武阳桥,被誉为“长征第一桥”。
河水滔滔,两岸青山叠叠,古木参天,芳草萋萋。12日,新华社记者在绵绵阴雨中探访了武阳桥旧址。
“一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里野猫哀号叫,树树梧桐叶落完,红军?。〖甘比寺碓倩厣健贝迕衩且磺穸说摹妒秃炀?,在岸边久久回荡,让人眼前浮现出80多年前乡亲们桥头送别红军的感人场面。
“乡亲们拿着鸡蛋、花生、草鞋、布鞋,父送子、妻送夫的场面,太感人了。”现年70岁的邹连庆老人,自幼就听家里人和周围乡亲讲述红军故事。说起当年发生的一切,他的声音微微颤抖,眼眶有些湿润。
“桥原为木板桥,由13个桥墩、20余块木板构架成,是连接武阳村绵江两岸的交通要道?!比鸾鹗形溲粽虻澄榧窃祷樯埽派厦挥谢だ?,行人走上去摇摇晃晃。1988年,瑞金人民把木桥改建为混凝土双曲拱桥,距原址约100米。
这座桥,是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见证。
1934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实行战略大转移,正在福建闽西战斗的红九军团为首批出发部队。10月8日,部队抵达武阳村绵江时,发现只有一座简易的小木桥,无法满足一万多人过桥所需。为迅速转移撤出,需要拓宽加固桥面。
当地干部曾光林、邹光林等人得知情况后,分头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动员乡亲踊跃捐献床板、木凳、布包、油桶等物品,准备搭桥帮助红军过河。
提及当年乡亲们热情支援红军的场景,邹连庆说:“有户人家甚至把新打好的婚床也捐出来?!?/p>
原来,河岸边上有一户邹姓人家,儿子刚准备娶媳妇,按客家风俗新打好了一张婚床,搬进家里没几天,听说红军急需木板,二话不说就把床捐了出来。
红军战士怕破坏了新婚的喜庆,就婉拒了邹姓人家的好意?!昂炀枪と伺┟竦奈蓝樱饩浠八⒃诹舜遄拥那缴?,也记在了我们心里?;榇驳哪玖纤淙徊欢啵忝且欢ㄒ障??!弊扌杖思业幕?,既感动了红军,也感动了在场的乡亲们。
邻舍的一位老奶奶听完后,也连忙颤巍巍地拉住红军战士说:“我家还有木料?!逼涫担庑┠玖鲜抢先俗急负笫碌墓啄?,红军战士感到左右为难。但老奶奶却说:“我人老了,也看得开了。在死之前,能为红军做点贡献,这辈子也知足了?!?/p>
为了让红军战士“有衣穿、有被盖、有粮吃”,乡亲们还踊跃捐出各种物资。
据《瑞金县志》记载,当时全县集中新谷5万担,草鞋2万双,被毯3000条,菜干2万多斤送给红军,组织群众为红军运输谷子17万担。
架桥物资很快备齐。夜幕降临,周边的青壮小伙们陆续赶来,他们一边打着木桩,一边低声喊着号子:“心里不要慌,眼睛看木桩。搭好红军桥,一起上前方”。很快,一座木板桥搭起了,桥洞上面铺满了木板。
部队开始渡河,小伙子们分成十几个组,每组两个人,扛起木板,用身体支撑桥墩,以保证桥面更稳固。
乡亲们有的做好饭菜,让红军战士吃饱了再行军;有的拿出油灯,照亮桥面和河边小路,灯油烧完了,就拿出自家过年才能吃上的菜油。
“红九军团从武阳渡河时,约有700名武阳儿女参加红军?!痹祷樯埽谙娼揭壑?,这些人大多牺牲了。
……
历史从不偏爱哪一支军队,谁能走进老百姓的心里,谁就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战争也不眷顾任何一方,谁能军民一心、同仇敌忾,谁就会有“压倒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底气,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早已被历史证明。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