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4月25日电 题:幽幽寸草心 何以报春晖——记坚强的草原母亲斯布格道尔吉
新华社记者柴海亮、勿日汗
巴尔虎草原传扬着一个草原母亲凡人不凡的故事。
3个儿子全部英年早逝,留下4个未成年的孙子,她不仅把他们抚养成人,而且培养成了大学生。面对厄运,她用坚强、仁爱、辛劳撑起濒临破碎的家,还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扶贫模范。
她叫斯布格道尔吉,73岁,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左旗甘珠尔苏木伊和呼热嘎查牧民,共产党员,也是一名退休教师。
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左旗甘珠尔苏木伊和呼热嘎查牧民斯布格道尔吉在自家门前留影(4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也许是奶奶当过老师的缘故,对孩子的教育,周边草原几乎无人能比?!崩先说某に锇⑺购菇衲甏又泄┮荡笱妒勘弦担唇叭毡玖粞АT谒募且淅?,奶奶对他们堂兄弟4人,既注重精神激励又严格要求,从不迁就、纵容。
他记得,上小学时,有一次同学说他没有爸爸,他就与人打了一架,打输之后,哭着回家找奶奶要爸爸。奶奶一脸正色地说,与人打架不是真本事,只要学习好,就能赢过别人。爸爸的肩膀再强壮,也只能依靠一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渐渐懂了——独立、自强、长本事,是奶奶要传授给孩子们的法宝。
“其实,当孩子们念叨爸爸的时候,我的心会被刺痛,但眼泪只能往肚子里流?!彼共几竦蓝怠?/p>
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左旗甘珠尔苏木伊和呼热嘎查牧民斯布格道尔吉从勒勒车上取出风干羊肉,为家人和羊倌准备午饭(4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在孩子们眼里,奶奶没有泪水,没有唠叨,只有默默忙碌的身影。
儿子们去世后,老人成了全家的顶梁柱,生产、生活全由她一手来操持,老伴和留在家里的大儿媳是她的左膀右臂,但作为“左膀”的老伴也于2013年去世了。
“如果没有这个好婆婆,我们的家早就散了?!贝蠖彼骨倨淠靖穸榈厮?,“当年,婆婆也劝我改嫁,说把孩子留给她。我请求她让我留下来,我舍不得孩子,也舍不得她……我结婚时,她亲亲我的脸说,‘有缘的姑娘来我家了’,这句话让我记一辈子?!?/p>
在这个家里,人人都有温情,但事事也有规矩,谁的活谁完成,别人不能帮忙。老人立规矩,也带头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左旗甘珠尔苏木伊和呼热嘎查牧民斯布格道尔吉检查小羊羔的生长情况(4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一个春天的早晨,残雪未消,寒意料峭,孩子们晨起推门,惊讶地发现,草地上立起一个垒得整整齐齐的干牛粪垛。孩子们心里明白,这是奶奶辛苦一宿完成的“任务”。自此,规矩从未有人打破。
4个孙子从10个月大断奶后就与老人一起生活,但老人希望孩子们“飞”得更高、更远。阿斯汗上五年级时,老人就让斯琴其木格领着孩子到几千公里外的呼和浩特市求学,其他几个孙子也陆续由老伴陪着进城上学,所有的费用都由老人在草原独立经营畜牧业来支撑。
老人把所有牲畜分成三份,一个儿子家庭一份,打耳标来区分,每户每天的生产、生活收支情况都认真记账。一本账算明白,家务事就说清楚了。
孙子们开学,所有费用做好预算一次性打到银行卡里,不能中途增加,防止乱花钱。
虽然有退休工资,又有丰厚的畜牧业收入,但她自己节俭得还穿打补丁的裤子。一次,一个上门收羊的贩子看不下去了,开玩笑说:“现在还有谁穿这种裤子,我给您买6条新的?!?/p>
斯琴其木格讲完这个故事感慨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何以报答母亲?”
甘珠尔苏木的苏木长(乡长)满都呼说,老人在努力树立一个良好的家风,这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人生财富。
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左旗甘珠尔苏木伊和呼热嘎查牧民斯布格道尔吉给小羊羔喂奶(4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斯布格道尔吉一家现有700多只羊、118头牛和53匹马,还有约600只羊羔正在陆续出生。这在周边牧区是少有的牧业大户。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何以成就如此庞大的家业?
“这里的草地年年重生,有好生态就有好生活!”老人有其独特的生态观和致富经。
她将自家3万余亩草场划分成4块,一年四季在4个放牧点之间轮牧迁徙,每隔10多天转一次场、搬一次家。这一小范围的游牧生态系统,让她家的牛羊膘肥体壮,到了秋天还能收割数量可观的过冬牧草。
“每一块草场上的草量和品种都不同,有的草羊吃了长油膘,适合秋天吃;有的草利尿,羊吃了掉膘,不适合夏天吃?!痹谒蠢矗庵种鹚荻恋纳绞讲唤鲇欣谏笊?,更重要的是留给草原休养生息的时间,有利于生态恢复。
不同于传统游牧,斯布格道尔吉家的新型游牧生活,在放牧点盖有舒适的砖瓦房和保暖的棚圈,遭遇冰雪、风沙灾害,人畜都能安然无恙。
周边的牧民从她家的实践中看到了轮牧的好处,但没有人效仿,因为他们觉得一年四季在草原上搬来搬去太辛苦了。
?
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左旗甘珠尔苏木伊和呼热嘎查牧民斯布格道尔吉驾着马车外出牧羊(4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老人曾经带领7个贫困户建立合作社一起劳动致富,但仅一年,一些牧民就因不堪游牧生活和老人的严格管理而“脱离组织”。
因为家里劳动力严重短缺,多年来,老人以优厚的待遇雇佣贫困户以达到自助和扶贫相结合的目的。羊倌初一就是其中之一。初一月工资5000元,干满1年还给10只羊羔。
初一说,老人是他最佩服的人,周边草地上还坚守在生产一线的牧民中,她年纪最大、最有钱。老人腿脚还有病,为什么不去城里享福?
老人回答说:“等孩子们成了家、立了业,我的责任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