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扶贫办有关负责人透露,在153个贫困县已摘帽的基础上,2018年有280个左右贫困县摘帽,意味着832个贫困县超过一半已摘帽。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确保到2020年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无疑是所有“脱贫县”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
近期,记者走访中西部地区5个“脱贫县”发现,基础设施建设欠账等“硬骨头”、金融帮扶隐忧和部分干部懈怠情绪等“隐性病”、部分产业持续增效较难等“拦路虎”,是这些县当前遇到的系列难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考”面前,这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所带来的警示,对各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硬骨头”:局部地区基础设施欠账较突出
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制约边境农村发展的瓶颈,要改善道路条件,意味着巨大的资金投入压力,往往难以承受
西南地区某“脱贫县”位于中越边境地区,素来山高路险、交通不便。许多村屯散落在千山万壑之中,记者近期驱车翻山越岭,在村屯间颠簸前行,能直观感受到当地乡级、村级公路条件仍相对较差。
“边境一线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该县县委副书记说,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制约边境农村发展的瓶颈,当地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总量不足,边境公路等级低,县与乡、乡与村之间的公路路面窄、路况差。遇到路面坎坷的坡,载重的农用车爬不上去;路面宽度不够,双向会车非常困难;每逢春节和农忙,农村公路容易发生堵车,群众期盼改善道路条件的呼声很高。
记者在大别山片区的一个“脱贫县”走访时,当谈及基础设施欠账话题,该县交通局总工程师一脸愁容。据了解,在上级支持下,全县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2000多公里,总投资超过11亿元,但山区道路两侧悬崖、陡坡多,村级路面硬化工程中的两侧防护栏建设滞后,全县3500公里村组道路中,仅5%有防护栏,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他说,路修通后,农用车、摩托车等车辆逐渐多了起来,由于两侧没有防护栏,一旦发生意外掉落悬崖,伤亡系数非常高。
对地方政府来说,要改善道路条件,意味着巨大的资金投入压力,往往难以承受。上述总工程师算了一笔账:道路要升级,光是拓宽路基一项就花费较大。从村道标准升级到乡道标准,4米宽的路基拓宽到5米,每公里大概需要50万元,而从乡道标准升级到县道标准,5米宽的路基拓宽到6米,每公里需约200万元。说到这个,这位总工程师眉头紧锁:“根据农村公路网规划,我们县将新增县道500公里,但巨额资金仅靠县里解决,难度太大?!?/p>
与这个县相同,另外几个“脱贫县”同样面临这类问题。
然而,这些“脱贫县”的欠账远不止此。易地扶贫搬迁的水电路配套建设、危旧房改造、基本农田水利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部分群众居住环境差、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难处理等问题同样严峻。
“隐性病”:部分金融帮扶政策和部分干部状态存隐忧
随着还款高峰期来临,部分地区的农民压力较大,如果硬要把这些贷款如期还上,可能产业的本金就被抽掉了,产业有可能回到发展原点
记者走访“脱贫县”过程中,部分基层干部反映,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前,一些地方性的扶贫政策“边探索边调整”,一度发挥了比较明显的作用,但由于实施细则不够“接地气”,一些隐患逐步显现。
中部某脱贫摘帽县的一位副县长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前些年,上级部门给一些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集体经济项目进行扶贫贷款,该县这类贷款大约上亿元,为不少扶贫产业的起步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但是,这些贷款期限比较短,由于农业效益低、回本时间长,随着还款期的到来,部分地区出现了贷款逾期等问题。
这名副县长担心这会导致返贫隐患,“随着还款高峰期来临,部分地区的农民压力较大,如果硬要把这些贷款如期还上,可能产业的本金就被抽掉了,产业有可能回到发展原点,不仅不能巩固脱贫,可能导致部分群众返贫?!?/p>
这个问题并非个案,已成为“脱贫县”面临的紧迫问题?;愀刹拷樯?按照相关要求,逾期不良贷款占总贷款比例不能超1%。农户们表示一定会还,但请求起码等赚回本钱再还。可是上级部门要求严格,一旦不良贷款率超过标准,就要约谈县委书记、县长,地方党委政府压力巨大。
有的贫困县摘帽后,部分干部存在松懈、倦怠情绪,受到群众诟病。
中部某县一位贫困户2018年脱贫,但她丈夫当年得病去世,家里治病、盖房欠了债,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她告诉记者,“脱贫后,村干部很少过问?!?/p>
多地群众向记者表示,对类似现象,如果不及时纠正,很可能出现撤摊子、甩包袱等情况,严重影响脱贫成效巩固提升。
“拦路虎”:部分扶贫产业难以持续发力
受技术缺乏、管理不善等因素影响,部分扶贫产业发展并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增收效果,甚至出现“关门大吉”现象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重要保障。然而,记者在几个“脱贫县”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村遭遇扶贫产业难以持续、不能稳定发挥带动效应的难题。
西南某县的县委副书记告诉记者,当地一个脱贫村在后援单位支持下探索种植50亩百香果,是村里的扶贫主导产业。村上6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该产业示范区,但产业发展真可谓是一波三折!2018年夏季降雨较多,20亩百香果苗因被水淹而染上一种病毒,其他30亩果苗也被波及,50亩只好全部清理掉,目前正在补种新的果苗。
“为发展这个产业后援单位差不多已投入60多万元,但前两年销售收入不足10万元。最主要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光靠驻村工作队和村民,生产管理相对粗放,效益不佳。”这位扶贫干部表示。
记者调查了解到,受技术缺乏、管理不善等因素影响,部分扶贫产业发展并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增收效果,甚至还出现“关门大吉”现象。
中部某县一个贫困村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发展了蔬菜产业,还与当地一家大型零售企业签了长期供销协议,基本解决了销售问题。但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利润偏低,300多亩蔬菜基地只生产了两年多就停产了。
村支书告诉记者:“最主要还是由于缺乏人才,留守村民对管理和市场都不太懂?!?/p>
“迎大考”:确保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贫困县摘帽后,还需“扶上马、送一程”,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当前我国正处于贫困县摘帽高峰期,“脱贫县”面临的困难存在共性,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带来警示。
受访人士认为,对“脱贫县”来说,摘帽只是“中考”,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全面实现小康才是“大考”。贫困县摘帽后,还需“扶上马、送一程”,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基层干部建议,结合脱贫摘帽阶段特征,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精准脱贫问题,促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提升。同时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在特色产业发展、农村金融改革、电商扶贫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一位县委书记认为,解决“脱贫县”产业发展难题,关键是要找准产业,更要找准品种、技术、市场和管理,并且一定要紧跟市场,适时进行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
广西大学中国贫困治理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莫光辉认为,应构建稳定持续脱贫的监测机制,特别是要加大对脱贫摘帽后巩固提升期的后续考核力度。
“该严管的务必严管,要加强政策实施效果‘回头看’,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防止出现甩包袱、撤摊子的情况?!币晃桓毕爻に?。
基层还呼吁,要健全激励政策机制,加强对扶贫干部的爱护关心。比如说,尽快建立具有操作性的容错纠错机制,出台吸引人才的专门办法,对脱贫攻坚领域人才在职务提拔、职称评定、待遇提升等方面给予特殊关照,鼓励大家在脱贫摘帽后继续奋战在基层一线。(记者姜刚、周楠、何伟)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