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郑汉根)1692年,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写给一位在华友人的信中,殷切期盼欧洲和中国加强交流:“相隔遥远的两个民族,相互之间应建立一种交流认识的新型关系”,“交流各自的才能,共同点燃我们的智慧之光”。
????当时,在欧洲大地逐渐掀起新一轮“中国热”。中国文化思想、生活方式及艺术形式都受到欧洲社会的推崇,伏尔泰、莱布尼茨、魁奈等不少欧洲启蒙思想家,都从中国哲学中获取思想启发。
????本月9日开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开始访问德国、俄罗斯、意大利,并出席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及相关活动。今年以来,中欧关系显得尤其热络,高层互访频繁。
????莱布尼茨发出期盼的300多年后,中欧又一次进入文明交流的历程。这一次,更为全面、深入。如今,中欧已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60多个领域建立了对话磋商机制,2013年双方贸易额达到5591亿美元,双方每年人员往来500多万人次。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国家关系发展,说到底要靠人民心通意合?!敝信饭叵狄迪指忱姆⒄?,需要双方进行更深入的人文交流,需要民心更加相通、文化更加交融。
????中国和欧洲,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历史上都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古希腊时期,欧洲曾涌现出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众多先哲,而在几乎同一时代的中国,也曾出现孔子、老子等伟大思想家。这样两大文明在今天的交流互鉴,可望产生更为丰硕的果实,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欧双方都充分认识到人文交流在双边关系发展中的重要性。中欧达成共识,除了致力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还把人文交流作为中欧关系的另一个支柱。
????目前,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取得积极进展,双方近年来在思想领域的对话深入开展,双方合作连续举办四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中欧人文合作已步入机制化轨道,形成了高层次、全方位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新格局。
????近年来,中国陆续与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互办或合办了文化年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在法国、德国、马耳他、西班牙等国设立的中国文化中心与在华的法国文化中心、德国歌德学院、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等,成为中欧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中欧人文交流已成为进一步夯实中欧关系发展民意基础的稳定推动力。
????李克强总理日前在德国《世界报》刊文呼吁,“期待德国知识界能从莱布尼茨和歌德的中国研究中获得启示,多做增进相互认知和理解的工作?!逼涫?,在整个欧洲范围内,对中国的理解也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毋庸讳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当代中国人对欧洲文化的了解,远多于西方对中国国情和文化历史的了解。西方社会在一些问题上经常对中国产生某些偏见和误解,而这不利于双方关系的顺利深入发展。
????德国作家歌德当年深入研究中国文化,广泛阅读有关中国历史、地理、文学、哲学等各领域书籍。他曾说:“中国人几乎和我们有同样的思想、行为和感情,我们不久就觉得自己和他们是类似的人。只不过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来得更加明朗、纯洁,也更合乎道德?!鄙钊胙芯恐泄幕睦巢寄岽娜衔?,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国的知识是“一种不可估量的财富”。当年欧洲还有伏尔泰、魁奈、霍尔巴赫等思想家,也对中国文化进行了认真研究,并从中发现可资借鉴的营养。
????中国当前发生的一切,实际上都源自自身国情,也都是以中国历史文化积淀为基础。只有尽可能深入了解这种内蕴,才能更加接近真实的中国,从而减少一些偏见。中欧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但同样走在文明进步的道路上。中国古人提出的“和而不同”的理念,同样适用于指导当前中欧关系健康顺利发展。
????当然,当代西方还是有不少比较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人士,希望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西方人也越来越多。中欧两种文明能做到长期和平相处、互学互鉴,也将为世界各种文明的和谐相处树立一个标杆。
????而对于当今中国人来说,依托着5000年中华文化的积淀,也应该具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在中欧文化交流中,充分展示中国的优秀文化和历史。
????在中欧关系发展的具体实践中,中国人也在尽力以中华优秀传统的方式,与欧洲伙伴交往。比如,在目前欧洲经济发展仍遭遇困难的时候,中国加强与欧洲的合作,体现了一种“雪中送炭”的情谊和至诚待人的方式,以实现共进共赢。比如在遇到贸易纠纷的时候,中方始终努力倡导双方以磋商的方式解决问题,让人看到中国自古以来“和为贵”的追求。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