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 题:春色最浓在田间——来自全国春耕备耕的现场观察
新华社记者
3月20日是春分节气。俗话说,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你看,春之气息已在田野间荡漾开来——
在江南,岭上茶园春茶待采;
在华南,?;闾镣蚰度缇担?/p>
在西南,桃花杏花竞相开放;
在华北,成片麦田郁郁葱葱;
在东北,白雪之下冻土渐融;
在西北,覆膜保墒备耕正忙;
……
3月20日,在宁夏西吉县万崖马铃薯科技示范园,工作人员查看水培式脱毒苗的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农民朋友们已经开始忙活一年中的第一个农时。春耕、备耕,就是当下来自田野的主旋律。请随我们一起走进田野间的春天吧。
田野绿起来了
皖北平原沃野千里,绿油油的冬小麦长势正旺。安徽省宿州市意利达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素兰前几天刚忙完小麦纹枯病防治,又迅速切换到“果园管理模式”。在宿州西外环路旁的果园里,她和十几名工人正在洁白的杏花丛中修剪果树和施肥。
3月16日,安徽省宿州市意利达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的工人在果园里劳作。新华社发
韩素兰所在的合作社流转了4000亩土地,其中3000亩种了优质专用小麦、1000亩是果园,还托管了3万多亩土地,提供耕种收等全程社会化服务,当上了“田保姆”。
“疫情给前期田间管理带来一些影响,但在政府的帮助下,困难都在解决。”韩素兰说,随着天气转暖,要在做好防护同时,尽快开展小麦田间管理。
草长莺飞,南方的田野已是一片生机;在北方,沉睡一冬的黑土地正在苏醒。
“农户可以往催芽车间送水稻种子了,不要集中送,大家要分散开。”这几天,黑龙江省绥化海伦市联发镇的村屯广播喇叭里,除了提醒做好防疫,还增加了备耕新要求。
听到广播后,百华村种植户张军第一时间就把稻种送了过去?!拔夷昵霸缭缏蛄说局?,出了正月就把大棚积雪清掉,打电话定了2000个秧盘。农时不等人,这几天得筛好营养土,4月10日左右下籽摆盘!”他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冬小麦是夏粮的主体,也是每年我国农民收获的头一茬粮食,而春播粮食面积占到全年一半以上,能否抓好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直接关系农民收入和14亿人的“米袋子”。
为了做好春耕生产,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近期印发《当前春耕生产工作指南》,要求确保春播粮食面积,分级分类尽快恢复春耕生产秩序,分区按时抓好春管春耕。
天气回暖,春色愈浓。眼下,农民悉心管理冬小麦、油菜,抢抓早稻育秧,农资销售进入旺季,蔬菜种植、果树管理、畜禽养殖等也忙碌起来?!疤锉D贰薄芭┕芗摇碧峁┑募杏怼⒋?、环节托管等服务,为农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力量从八方汇聚
肥上了吗?药打了吗?人雇了吗?受疫情影响,今年农资运输和人员流通不畅,不少农户和规模经营主体面临农资购买运输难、用工难。在农业农村部开设的防疫期间热线电话中,这些都是农民经常反映的问题。
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白湖镇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凌云和几名工作人员正忙着给农机做保养。
“我们合作社承担了近2万亩春耕作业任务。因为疫情影响,技术员一直没能复工,麦田要除草、农机要检修,前段时间我特别着急。通过县里农机化产业微信群反映后,第二天农机部门就组织人来给农机检修保养,解了燃眉之急!”何凌云说。
打通人流和物流等堵点,解决农民关切,各地农业主管部门及时行动,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鼓励就地务农指导,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八字哨镇高粱坪村,湖南农业大学在读研究生祝??ⅲㄓ遥┖团┟癫榭粗肿樱?月4日摄)。新华社发
“夏大伯啊,记得及时翻耕灌水灭蛹,可以有效防控二化螟!”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八字哨镇高粱坪村,湖南农业大学在读研究生祝??⒚刻毂济υ谔锿?,帮助筹备农资、推广农技,颇受农户欢迎。
受疫情影响,开学时间推迟,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湖南农业大学成立了双季早稻育秧及粮食生产指导调研组,祝??⒊闪撕丈角傅甲槌稍??!罢馐茄┭囊逦?,也是可贵的基层实践?!弊:?⑺?。
特殊之年的春耕备耕,是一场大考。在聚焦堵点、攻坚克难的过程中,来自政府、企业等力量正从各方汇聚——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提高了早籼稻和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统筹整合农业项目资金36.7亿元,各地也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积极推动早稻面积恢复;
农业农村部联合交通运输部将农机具转运纳入应急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范围,承运主体自行打印全国统一的“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及人员运输车辆通行证”后,就可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优先通行;
供销总社对各级供销社发了“动员令”,要发挥物流优势,打通农资下乡“最后一公里”,将优质农资送到贫困户手中;
拼多多日前上线首届“春耕节”,将补贴3亿元资金,联合数十家农资品牌,通过“生产线直送田间”的网络直供模式,补贴生产物资入村下乡。
“云春耕”生机勃勃
往年这个时候,正是农民逛农资大集的旺季。面对今年“见面难”的新情况,农民如何把准市场脉搏,产出好品质?
18日上午,黑龙江省富锦市长安镇大安村的种植户申云强打开手机客户端看直播,专家正在“田野直播间”讲解水稻种植技术。他种了20多年地,去年315亩水稻都种的圆粒品种,每斤只卖到1.2元,而长粒品种能卖1.5元,因此今年准备试试专家推荐的长粒优质品种。
通过了解最新信息,申云强不仅改变了种植品种,还改变了对锄草的认识。“过去看到地里有草我就打药,这次听专家说整地之前、草快冒出之前打药的效果好,而且省药、污染少,我打算试试?!彼约钦咚怠?/p>
3月18日,在云南省建水县,浙商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照长查看葡萄长势。新华社发
“指尖上的服务”正在帮助越来越多农户。数千里之外、北回归线上的云南省建水县,浙商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照长看着地里的“夏黑”葡萄满脸欣喜,大棚里的早熟葡萄正在转色,一个月后就要上市了。
“去年这时有不少专家团队到基地指导,今年技术指导从‘面对面’转到‘线上’。我们建了微信群,种植户可以和专家随时联系?!毙徽粘に担怯攵嗉铱蒲性核献?,基地使用水肥一体化系统,用肥量精确到克,通过精准管理,实现了同一块地同一品种在不同时节上市。
当扎根泥土的为农精神与新科技手段相遇,就产生出一股蓬勃的新力量。
这个春天,各地农技人员通过网站、手机客户端、公众号、微信群等开展“线上”指导服务。在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中国农技推广”,38万多名农技推广人员、6000多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解答技术难题、提供远程问诊。
草长莺飞,杨柳拂堤。越来越浓的春意在广袤田野铺展开,千千万万的“田野直播间”“云课堂”正在贯通农业生产全过程,农民与科技、与市场的距离在不断拉近……新变化悄然酝酿,不仅在绿意盎然的土地上,也在辛勤耕耘的农民心里?。钦哂谖木?、姜刚、王建、周楠、周勉、杨静)
工人在辽宁省海城市三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育苗大棚内培育蔬菜秧苗(3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工人在辽宁省海城市三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育苗大棚内培育蔬菜秧苗(3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农机在河北省辛集市试炮营村麦田里进行作业(3月17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娄雅坤 摄)
在河北省泊头市四营乡黄屯村麦田内,合作社工作人员利用植保无人机和喷雾机作业(3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3月20日,河北省武安市大同镇马会村,农民驾驶农机犁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3月17日,西安市农技中心农业科技特派员(左二)在西安市周至县广济镇与基层农技员交流小麦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在陕西省蒲城县椿林镇平峨村,建建农机合作社社员驾驶自走式高杆喷雾机在田间作业(3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3月4日,陕西省蒲城县供销联社的配送专用车在一间农资仓库装运肥料。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