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3月11日(星期三)10时45分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科技部部长万钢就科技改革与发展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科技日报和中国科技网记者]:
????2014年,被称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破冰之年”,特别是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已经全面启动。全社会特别是科技界对此十分关注,能否请您具体说一下改革的进展?在推进改革的过程当中,是否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万钢]: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直接推动下,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的科技体制改革,勇破坚冰、高速前进,打响了一场勇闯“深水区”、敢啃硬骨头的攻坚战。
????我刚才列举了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科技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社会开放等等一系列的改革。这里,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两项重要改革的进展,也是大家最关心的两个方面。
????一是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管理的改革。二是关于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改革。
????2014年底,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这个方案已经向全社会公布。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现行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在改革发展的各个阶段先后形成,也为我国增强科技实力、提高综合竞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出现了缺乏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不够、资助方式不完善等问题。中央财政的各类科技计划约由近40个部门管理,有近百个计划渠道,客观上的分散造成了重复和封闭,影响了效率,资源碎片化的问题突出。
????广大科技人员也多次提出这个问题,为了多头申请、跑项目的负担特别重。这个问题中央领导有很明确的批示,要求在保持财政对科技投入力度的同时,全面提高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科研资金要进一步整合,不能分割和碎片化。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近年来,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科技创新的发展特别迅速,带动了许多重要产业的变革。最重要的特点表现在从科学技术到产品和市场演进的周期不断地缩短,各个传统的研发阶段逐渐模糊,需要我们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使创新链条更加便捷、灵巧,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行的生产力。所以,这次关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重点,就是针对科技计划进行顶层设计、强化分类资助。逐步打破条块分割,加强统筹协调,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以目标和绩效为导向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体制,使国家科技计划更加聚焦于国家目标、更加符合科技创新的规律、更加高效配置创新资源、更加强化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最大限度的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
????这场被科技界视为科技体制突破口的改革,已经拉开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部门联动、地方联动的大幕。一项重要内容是,由各部门组成一个联席会议,把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需求都放在这个平台上来进行统筹,由高层专家组成战略咨询和综合评审委员会,为战略决策提供咨询??萍枷钅康木咛骞芾恚勺ㄒ祷垢涸?,政府各部门不再直接介入项目具体管理。同时,政府要加强对事中、事后的监管和绩效评估,来推动发展。这就是所谓的“一个平台、三个柱子”。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就是联通各部门和科技界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同时国家财政支持的科技项目的成果要进入科技报告体系,除涉密项目外,都要向全社会公布,使全社会了解国家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的进展和成果,同时也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新的科技计划分成五大类:一是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科研科技人员的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支持人才和团队建设。二是事关于未来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专项。这是由国务院决策实施的。三是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各领域突出的共性关键、社会公益的技术问题,从重点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一直到产品的研发以及成果的推广,形成一个研发的链条。
????我们在“十二五”的时候,已经启动了一批重大科学计划,这些计划实施以来,也逐渐的向应用领域拓展,一些关键技术,比如电动汽车,过去主要是支持共性关键技术,在市场推广的时候,现在也碰到了一些像电子材料、电力电池,和互联网的连接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统筹部署,共同研究。
????还有一个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特别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小企业发展、科技孵化器方面的发展。还有一类计划就是支持人才基地的计划,包括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以及各类人才计划。要进行这样的部署。
????改革方案颁布以后,目前我们正在着力的推动,研究制定了国家科技计划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的组建方案。对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的试点工作也已经开始启动,按照聚焦重大目标、全链条设计、协同创新的原则,形成了6个试点专项。同时,现有科技计划的整合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原来说的近百项科研计划已有近50项进行了初步的整合。
????刚才您提到了难点,这个难点实际上在我们整个研究制定的过程当中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第一个是如何加强专业机构建设,这成为了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国际经验也进行了深入分析,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科研项目也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做法。但是,各个国家对专业机构设置也有多种模式,有的独立于政府之外、有的是隶属于政府,有的是委托社会化非营利机构管理。
????根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专业机构的建设要兼顾现实的可操作性、未来的长远发展。当前,是主要依托现有的具备科研管理专长的各部门的管理机构进行改造,形成若干符合专业机构各项要求的管理机构。随着科技体制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深化,促进专业机构逐步的走向社会化、市场化,为了规范专业机构的建设和运行,对制定专业机构的管理制度、运行标准、促进相关单位的改革也提出了要求,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之中。
????形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也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因为过去的这些科学计划都是分布在各个部门,怎么凝练成一个全链条的创新计划,在专家的层面上就要多学科、多领域的共同来合作。从产业的需求方面看,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进行全链条的设计,各部门怎么样把最急迫的需求凝练出来,需要积极探索。我们从2014年开始对一些试点的项目进行了整合,目前,有6个试点的专项正在凝练。第一次联席会议可能在两会以后就会抓紧召开。我们会把科技改革的进展跟大家经常的沟通、经常报告,也会在我们的网站上公布出来。
????应该说,党中央、国务院对于科技计划的改革是高度重视的,在64号文件当中,对于改革也设定了一个过渡期,用三年的时间逐步的从试点铺开,一直到全方位的实施。所以,不会对现有的科技项目造成影响。在改革的过程中,对改革方案的设计我们就进行了几十次的调研,深入各种科研机构。包括管理部门也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改革的整个过程在科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经过好几轮的讨论,我们觉得实施的过程中,还要依靠大家,上下结合,从最基础的实施开始逐步的进行完善,最后能够得到一个高效率的配置。
????我还想解释一句。去年两会以后,颁布了《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去年两会我接受采访时也讲了一下,此项改革也是在实施的过程当中,通过深化改革,首先要适应科研自身的规律。因此,要加强统筹协调,要职责明晰。比如说把一部分项目管理权和经费预算的协调权赋予项目实施的法人单位,使法人单位能够为申报项目的科技人员提供咨询服务,项目实施中的一些预算调整也由法人单位按照规则进行调整。特别是对于项目实施好的,结余资金可以留归原来项目的单位。在科技经费的使用上,全面引入了间接费用制度,一方面补偿法人单位为项目科研工作发生的支出,同时也可以为在职的科研人员进行绩效激励。研究生参加科研、外聘科研助理的经费可以直接在预算当中列支,这些已经开始落实。去年,“973”计划有90多个项目验收,实施效果好的,都已经把结余的经费留归了课题单位。同时,政府的管理部门还是要做好事中、事后的监管和服务工作,这个服务工作就是要做好对各类实际问题提供政策咨询。对于一些项目经费的使用,还要进行抽查式的监管,及早发现问题来研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