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新型环保概念,2020年,碳中和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且凭借能够实现社会绿色发展,推动产业进行环境友好型生产,这一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个人与团体接受,纳入到日常生活与工作的目标之中。
按照我国的对外承诺,2060年将实现碳中和目标。而为完成这一目标,碳交易、碳市场跃入人们的视野。那么,碳交易是一门好生意吗?
做一名悠然自得的“卖碳翁”需要几步?
伴随着丁真在网络上的大火,人们很自然关注到了理塘县,高原的阳光和草场轻易地将人从喧嚣中剥离出来,艳羡、向往成为关注者的共同心语。
飞猪数据显示,近1个月以来,理塘所在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热门景点稻城亚丁、木格措等预订量同比涨超50%,酒店预订量同比涨超55%。
进而,我们看到了大量的类似评论,“真希望当地保持现在这样,不要开发旅游,开发了就没有这种原生态的美了”等等。
然而,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的是,理塘,这个只有7.4万常住人口的世外桃源其实直到今年才完成脱贫摘帽。
(理塘对于游客的吸引之一正是在于远离喧嚣,热度可能带来的开发,对于游客来说也许就破坏了这份纯天然的美好。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希望美好的环境可以恒久地保持,这样的观点没有错。与我们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也是一致的。
如何让自然风光不被打扰原貌的同时,让那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摆脱贫困,并且获得更好生活与发展的机遇,“端平这一碗水”,无疑是最应该遵循的原则。
所以,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等六部门在2018年印发了《生态扶贫工作方案》。其中提到通过参与工程建设获取劳务报酬、通过生态公益性岗位得到稳定的工资性收入、通过生态产业发展增加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通过生态?;げ钩サ日咴黾幼菩允杖氲确绞绞迪稚銎丁?/p>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在创新方面提及了探索碳交易补偿方式。
?。ㄍ计丛?视觉中国)
2018年7月,福泉市陆坪镇香坪村入选“贵州省单株碳汇精准扶贫服务平台”试点,46户贫困户成了“卖碳翁”,柳杉长在山上,没有砍卖,每株一年也有3元收入。
同样,河北省承德市的塞罕坝林场在2018年8月完成首笔3.68万吨造林碳汇交易,标志着塞罕坝林业生态产品实现市场化,建立生态融资新机制。
据了解,塞罕坝林场首批森林碳汇项目计入期为30年,期间预计产生净碳汇量470多万吨。按碳汇交易市场行情和价格走势,造林碳汇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全部完成交易后,可给林场带来超亿元收入。
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与环境政策硕士项目主任张俊杰认为,对于欠发达地区,短期内聚焦本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在解决本地生态环境问题的过程中,统筹考虑碳减排的共生效益,正是围绕2030、2060年这两个目标的解决之道。
做个简单的算术题。从个人角度来看,实现碳中和生活的难度并不是那么难以企及。据公开报道,中国人均碳耗用量为每年6720公斤,折算下来,每人栽种30余棵树可实现碳中和,如果按照上述贵州的柳杉来算的话,一年在中和碳排放的支出上约为100元。
?。ㄗ龊美掷嘁彩墙衔苯拥慕谀芗跖判卸?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当然,碳中和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大企业打好小算盘 老企业找到新出路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碳排放权交易因其市场化而形式灵活,由于企业的减排成本各异,因而可以通过配额交易获得碳减排成本最优化——减排成本相对较低的企业超量完成目标,并将多出来的配额出售赚取利润;减排成本较高的企业通过交易购买配额完成减排义务,降低了其减排成本。
论及减排成本高,高耗能的能源企业首当其冲。据国家能源集团碳市场负责人肖建平表示,“集团的火电企业在全国碳市场支付的费用目前难以准确计算。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加快降低排放强度,未来支付的费用将越来越多。碳市场给火电企业带来了减排压力,再加上新能源抵消机制的出台,将大大促进我们新能源装机的增长,助推集团低碳转型。”
?。ㄍ计丛?视觉中国)
对于参与企业而言,降低碳排放成本、实现碳资产价值最大化,打好算盘算好账,这门交易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新业务拓展。
客观来说,对于传统能源企业、制造业企业来说,仅仅是完成碳盘查就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而真正落实碳中和,从工艺、设备到产品、技术都实现性价比最合适的减排,无疑是对公司经营的一大压力。
而对短期内不可避免的二氧化碳排放,超出排放配额部分还需要购置排放量,或许会进一步突出企业资金链紧张问题。
然而,从企业生命周期来看,很多制造业、能源行业在当前的发展和竞争过程中往往面临的是一片红海。对于企业来说,接纳碳中和这样的新业务板块,显然更有利于延长自身的成长和平稳阶段生命周期,避免衰退期给企业带来的发展停滞。
相对来说,互联网企业轻资产的属性使得自身实现碳中和目标比较容易,这也是苹果、微软等企业积极主动投入碳中和事业的部分原因,谷歌甚至在今年9月就宣布已经偿还1998年公司创立以来全部历史碳足迹。
社会将是碳交易最大的赢家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9月25日在发布会上透露,中国试点碳市场已成长为配额成交量规模全球第二大的碳市场。通过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是中国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也是落实国际减排承诺的重要政策工具。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和2005年分别下降约18.2%和48.1%,已超过对外承诺的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初步扭转了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另一方面,2018年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509万公顷和51.04亿立方米,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在12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表示,生态环境部将通过制定实施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开展系统部署,把降碳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加快建设碳交易市场,实实在在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辩证看待复杂的气候问题,在发展中有不少可以把握的内外机遇。一方面,作为负责任的大国,面对等不得的气候问题,必须要行动起来,另一方面,中国终究是要在价值链中往上走,发展高附加值、低碳、低环境影响的产业。发展碳交易,既是顺势而为,也是在困难之下,同步实现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的一个新机遇。综合效益来看,社会无疑是碳排放交易最大的赢家。(【财经翻译官】于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