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17日电(记者 刘绪尧 杨晓波)11月17日,沪港通迎来周岁生日。自2014年4月10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批准在中国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建立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试点以来,“沪港通”这三个字注定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留下重要一笔,在经历了数次测试后,沪港通于2014年11月17日正式开始交易。
????过去的一年,沪港通取得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内地股市首次向全球资金直接开放,而内地的投资者也开始全球配置资产。正如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所述,“沪港通在过去一年中运作平稳、交易结算机制不断完善。”
????试点先行路 沪港通平稳启航
????这一年里,中国经济背负下行压力,世界经济尚未彻底复苏,加之年中A股市场出现的大幅波动,沪港通经过一年发展,经受住了各项考验。
????国信证券(香港)经纪公司高级副总裁谢开聪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将沪港通比喻为一列新开通的高铁列车,并用16个字简明扼要地对沪港通作出评价“开通首年,运行平稳、客流较少、未来可期”。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一大创新,沪港通几乎以最小的制度成本,换取最大的市场成效。
????谢开聪认为,沪港通实现跨境互联互通涉及到监管、外汇、法律、托管、IT、税务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开通一年来,沪港通总体运行平稳,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系统性的问题,已经实属不易。
????重在互融互通 呈现“南冷北热”格局
????根据港交所的数据,沪股通在过去一年的230个交易日里,共使用约1210亿元人民币额度,使用量占3000亿总额度的40%,共为A股市场贡献了1.538万亿元人民币的成交额,平均每日成交约67亿元人民币,其中最高单日成交发生在今年7月6日,达234亿人民币;港股通则在225个交易日里,共使用约924亿元人民币额度,使用量占2500亿总额度的37%,成交总金额约为7420亿港元,平均每日成交约33亿港元,最高单日成交额发生在今年4月9日,达261亿港元。
????一年下来,沪港通北向交易和南向交易轮番活跃,整体呈现“南冷北热”现象。并没有出现市场所担心的单方面“过热”或“过冷”,北向净买入量和南向净买入量相差不到300亿元人民币,这也意味着,在“轧差过境”的制度安排下,过去一年,沪港通通道下,只有不到300亿元的资金结算过境,并无资金大进大出的情况发生。
????此外,沪港通的交易量也成为市场关注的一大热点。分析人士指出,沪港通的运行确实有些“不及预期”,这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但它绝不意味着沪港通的失败。
????香港经济学者、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梁海明表示,“交易量并不是问题,两地金融市场互融互通才是关键?!被Ω弁ú荒苡枚唐谑奔淅磁卸?,应该放在更长的时间去验证。
????谢开聪认为,交易规则也是重要原因,目前“沪港通仍以资金融通为主,而且交易时间、交易规则的限制还是比较多”。未来沪港通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做出优化并进行金融产品等创新。
????助力金融改革 制度或将进一步优化
????过去的20余年,中国资本市场在风雨中不断改革创新,却基本处于“封闭”状态。李小加预言,未来20年将是中国资本、中国市场、中国系统和中国标准崛起的时代。
????沪港通是资本市场的重大制度创新,过去的一年中,沪港通取得了一定成就,作为A股联通国际市场的第一步,沪港通将为内地股市与其他市场的互联互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发,大大缩短深港通、伦港通等筹备时间。
????国家发改委特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特聘研究员郭凡礼认为,未来沪港通还可以进行两方面提升:其一,使沪港通标的股票种类多元化,当前沪港通的标的股票以蓝筹股为主,收益偏稳定,可以将一些成长性较高的非蓝筹股纳入其中;其二,降低投资门槛,使更多投资者能够参与到沪港通投资中来,有效提高沪港通交易的活跃度。
????如今,沪港通正在逐渐打开一扇阻挡在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玻璃门”,拉响了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序曲。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逐步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成为市场发展的重中之重。从一定意义上讲,沪港通不仅是推动两地市场发展的重要措施,更是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的一项重大改革,将成为推动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力量。
?
新华网北京11月17日电(记者李苑 杨晓波)沪港通试点启动至今满一周年,两地股票市场实现了包括资金、交易制度、监管在内的全方位互联互通。在业内人士看来,沪港通不只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创新,同时还在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以沪港通为“探路石”,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未来以深港通为首的更多“试点”有望推出。
深港通:不只是沪港通的升级版?
自去年末推出沪港通试点后,深港通何时“通车”受到投资者的深切关注,市场对于深港通的制度设计、推出时间等猜测不断。国家发改委特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特聘研究员郭凡礼认为,沪港通能够为深港通、甚至伦港通的开通留下较多经验,借鉴沪港通,深港通、伦港通将能够有效提高运行效率。
日前,深交所策划国际部副总监刘辅忠在上海参加会议时透露,深交所正在为深港通进行基础设施测试。深港通启动时间尚不确定,但创业板将纳入深港通。
香港经济学者、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梁海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两地证券市场而言,“沪港通”的任务是“通”,而“深港通”的最高使命是“融”,让两地金融市场真正融合。他认为,“深港通”的回响或将比“沪港通”大,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深港两地人员来往频繁,而且两地拥有实体经济合作的深厚基础,两地投资者对彼此市场的认识都比较深,“深港通”可望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第二,有了“沪港通”的经验之后,两地投资者可更快掌握“深港通”的规则和操作,再加上深圳股市以中小盘股和成长股为主,预计会吸引更多高风险偏好和喜欢发掘潜力股的投资者。
沪伦通、伦港通相继出现
加强市场互联互通,成为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重要探索。连接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沪伦通”,以及旨在连接伦敦和香港大宗商品市场的“伦港通”,也相继进入公众视野。
第七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今年9月在北京举行。在会后公布的《第七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政策成果》中,中英双方表示,考虑到伦敦资本市场无可比拟的深度、流动性和融资机会,中英双方同意加强资本市场长期合作,为此双方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就互联互通问题开展可行性研究。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对此表示,伦敦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我们一直高度重视与英国金融市场和监管部门的合作关系,积极推进和深化互利合作。上海和伦敦处于不同时区,两地市场在监管机制、交易制度、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不可能简单复制“沪港通”的业务模式和做法。因此,证监会支持两地交易所层面开展互联互通的可行性研究,探索合作模式,相信这将对两地资本市场开展务实合作提供有益的支持。
目前,“伦港通”已在实质性推进过程中。据记者了解,伦港通主要是指在香港期交所与伦敦金属交易所之间建立交易通、以及在香港期货结算公司与伦敦金属交易结算所之间建立结算通。
国信证券(香港)经纪公司高级副总裁谢开聪指出,如果伦港通能够顺利推出,相信能够进一步提升香港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使得香港市场的交易品种更加丰富、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进一步加强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核心作用。郭凡礼也表示,伦港通的推出,将使香港金融市场进一步增强对大宗商品,尤其是基础金属的定价主导权。
中欧交易所:资本市场的境外延伸
2015年10月29日,在中德两国总理见证下,上海证券交易所、德意志交易所集团、中国金融干起活交易所就共同成立合资公司签署了三方股东协议。公司命名为“中欧国际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欧所。
据悉,中欧所总部位于法兰克福,定位于在欧洲打造离岸人民币资产的交易和定价中心,满足投资者对人民币的融资和投资需求,是境内资本市场在境外的重要延伸和补充。上交所、德交所和中金所的出资比例,分别为40%、40%和20%。
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公开发言表示,中欧所的成立是上交所国际化的一次全新尝试,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标志。随着中国和欧洲经济的日益融合,相信中欧所将为中欧企业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满足境外投资人对人民币证券产品的投资需求,在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记者从权威人士处了解到,中欧所初期拟重点开发证券现货产品,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待条件成熟时再上市金融衍生品。首批现货产品有望在11月18日于法兰克福正式挂牌。
A股纳入MSCI明晟指数
今年上半年,A股能否纳入MSCI指数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倘若A股加入MSCI明晟指数,将意味着中国股市更好地融入全球金融市场。6月10日,MSCI在开会经过讨论后公告,暂时不将A股纳入其全球指数体系,因为一些重要的市场准入问题仍需解决。MSCI同时承诺,将把中国A股保留在2016年新兴市场指数评估名单中。
虽然A股的MSCI之旅暂时搁浅,但14只中概股率先成为“探路者”。2015年11月13日,MSCI明晟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明晟中国指数将首次纳入在美国上市的中资企业。包括阿里巴巴、百度在内的14只中国ADRs(美国存托凭证)被纳入上述股指。中国企业正式踏足更广泛的国际市场。
对此,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深港通”启动后,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障碍将会越来越少。随着未来两地市场互联互通进程逐渐清晰化,A股纳入MSCI指数的具体形式应该可以解决。
事实上,各大国际知名指数公司都正在或积极酝酿将A股纳入其指数。2015年5月,英国指数公司富时集团(FTSE)宣布启动包括中国A股在内的2个新的新兴市场指数。富时称,A股在新指数中的初始权重约为5%。国际投资者全面进入A股后,权重将增至32%。此外,美国标普道琼斯指数也在考虑将A股纳入其全球基准指数。由此可见,随着A股市场的规模和交易量增长迅速,中国股市在国际市场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日趋增强。?